教育部14日發佈《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對中小學學生寒暑期赴境外“游學”團體的教學內容、時空跨度和安全責任機制等作了規定,其中特別指出,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占比例一般不少於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1/2。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留學的興起,寒暑假的短期“游學”迅猛增長。但由於監管和管理的缺位,中小學生寒暑期境外研學旅行團問題頻出。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兒童研究所所長孫宏艷介紹,“游學”團體主辦機構、主辦單位資質不夠,收費畸高,“游學”變成“到此一游”等怪象屢見不鮮。
  針對這些問題,《指南》明確,舉辦境外研學旅行要與中小學的教育教學計劃統籌安排,具有明確、有益的教育目的和適當、周密的教學內容,把素質教育和體驗學習貫穿始終。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占比例一般不少於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一半。
  對於境外研學旅行的時間空間跨度,《指南》建議活動時間和地點應事先進行合理規劃,充分考慮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承受能力,一般小學生不宜超過3周,中學生不宜超過6周。每次活動安排不宜超過2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參訪城市不宜超過4個。
  《指南》要求舉辦者,如需選擇與境外學校、夏冬令營營地等機構合作,要通過相關渠道核查境外機構的合法性和民事行為能力以及承接條件,並應在活動宣傳階段即向擬參加活動的學生及其家長作出說明。
  此外,《指南》對境外研學旅行的安全責任機制也作出相應要求。舉辦者要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做好相關信息的備份工作,以備遇到突發情況能夠及時提供。在境外期間,舉辦者要通過適當方式向學生家長及時溝通活動進展情況。條件允許的,可以每天向學生家長通報情況。同時,為赴境外研學旅行團組配備隨團帶隊教師,其與學生的比例一般不低於1∶10。學生年齡結構偏小的團組,需酌情增派帶隊教師。
  【解讀】
  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指南》答記者問
  為行業活動劃定基本標準和規則
  14日,教育部有關部門負責人就《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問:教育部為什麼要制定《指南》?
  答:近年來,以夏冬令營為主要形式的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日益活躍,其活動質量和安全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註。暑期來臨,為促進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健康發展,維護師生合法權益,我們編製和發佈了《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指南(試行)》,為社會提供方向性和規範性做法。《指南》強化了安全、文明、實效的政策導向。指導主辦者從方案制定到組織落實切實提高安全意識、加強安全保障、落實學生安全教育。
  問:《指南》的內容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指南》強調安全出行和寓學於游。對舉辦者安排活動的教學主題、內容安排、合作機構選擇、合同訂立、行程安排、行前培訓、安全保障等內容提出指導意見。特別在操作性方面,規範了帶隊教師人數、教學內容占比、協議規定事項、行前培訓等具體內容。為整個行業活動劃定了基本標準和規則,希望能夠形成社會的共識和監督。
  問:您認為《指南》發佈後可以發揮哪些作用?
  答:制定《指南》是希望能為社會提供方向性和規範性做法,逐步引導中小學學生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的舉辦者規範和完善活動舉辦流程。同時,加強安全教育,完善安全措施。學校、教育行政部門下屬國際合作與交流機構以及校外教育機構要率先貫徹落實《指南》的各項要求。
  鑒於目前存在多種市場行為,在此提醒廣大中小學學生和家長要增強安全、文明意識,強化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能力。特別是在選擇參加由教育機構等以外的機構舉辦的赴境外研學旅行活動時,要關註舉辦者的條件、關註活動內容、關註合同條款,可以參照《指南》的內容與舉辦者協商,盡最大努力保障學生合法權益。
  當然,僅靠《指南》無法完全解決研學旅行中存在的問題。在前期調研中我們發現,有些國家通過組織行業協會的方式為研學旅行活動提供舉辦標準和參考;有些國家在國內外信息溝通與傳遞方面做法成熟。我們將繼續積極研究,不斷探索規範研學旅行活動的方式方法。綜合新華社電  (原標題:規範 境外“游學”教學內容不得少於全程1/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sdrqau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